
关于黄继光的英雄事迹,曾有人提出过质疑。2014年,有大学生公开表示,他的壮举是虚构的,用来鼓舞士气,甚至还有人拿出所谓的科学数据,说“肉身无法挡住子弹”,并举例称黄继光不可能有遗体完整地被找回。这样的言论一度引发争议。
然而,当年的亲历者纷纷站出来,用他们的记忆和亲身经历还原真相。
在一档电视节目中,85岁的李继德作为嘉宾登场。他是黄继光的战友,曾亲身参与上甘岭战役。他回忆,1952年,在这场极为惨烈的战斗中,中国志愿军面对敌人坚固的工事和密集火力,阵地接连失守。上级命令下达:597.9高地必须死守,寸土不能退。
高地上的子母堡火力凶猛,机枪持续扫射,志愿军的多次爆破都未成功。6连损失惨重,能继续战斗的人寥寥无几。就在这个紧要关头,年轻的通信员黄继光站了出来。他坚决要求替代连长去执行爆破任务:“你是连长,你还要带兵,我去!”最终,他带领两名战士肖登良、吴三羊冲向敌人。
展开剩余66%在火光与枪林中,他们成功炸毁了两个地堡,但付出了惨重代价:吴三羊牺牲,肖登良重伤失去行动能力。最后一个地堡仍在疯狂扫射,黄继光身上已多处中弹,却依然咬牙坚持。他扔出最后一枚手雷后,眼见机枪火力依旧,他做出了震撼人心的选择——扑向敌人火力点,用自己的身体死死堵住枪口。
子弹的冲击力巨大,但他用双手紧抓沙袋,直至生命最后一刻。战友们眼睁睁看着他血肉模糊,却也因此迎来了宝贵的冲锋机会。在连长的带领下,士兵们高喊“为黄继光报仇”,冲破敌阵,夺下阵地。几天后,战友们冒险找回黄继光的遗体。
李继德回忆,见到黄继光最后一面时,他的胸口已被打穿,几乎看不出原本的模样。卫生员王清珍也亲手为黄继光整理遗体。她说,当时他脸上还带着泥土,血早已干涸,脊椎被子弹击碎,胸口留下一个巨大的窟窿。她为他擦拭身体,换上干净的衣服,让这位年仅21岁的战士能体面地安葬。
这一切,都不是编造,而是亲历者的见证。黄继光用生命为战友们打开胜利的道路,他的牺牲,是铁一般的事实。
在危急的战场上,英雄的选择不能用平常逻辑去衡量。正是那份超乎常人的意志与信念,让黄继光成为永远的英雄。
英雄的精神不容抹黑,英雄的事迹不容诋毁。向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致敬!
发布于:天津市